安全教育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>>安全教育>>正文
“校园网贷”究竟离我们有多近?
作者: 日期:2017-10-20

随着互联网金融兴起,小额、便捷的“校园网贷”深受大学生追捧。但随着参与人数上涨,其负面效应和金融风险也开始不断显现,且愈演愈烈,仅2016年一年,“校园网贷”就风波不断,成为社会和舆论关注的焦点:

2016年3月16日,河南一大学生通过网贷,借钱赌博,欠下近60万元债务后跳楼身亡;6月12日,网络借贷平台“裸条放款”事件爆出,当发生违约不还款时,放贷人以公开裸体照片的手段威逼大学生;8月2日,一大二女学生因买手机在网贷平台借款3500元,陷入“以借代还”的恶性循环,最终欠下10万元,被迫援交还款;10月初,湖南某高校大四学生黄某借用18名大学生个人信息,网贷50余万元后被迫休学……

我们不禁反思,是什么将一个年轻人逼上绝路,网贷是否真是洪水猛兽,大学生与网贷的安全交集到底在哪里?“趣分期”、“爱学贷”、“借贷宝”等网络借贷平台在全国高校校园内蔓延扩散,各平台以“借钱不怕坑,还款不用愁”、“零门槛,无抵押”等虚假口号诱骗在校大学生透支信用、盲目消费。部分同学为赚取利息差价,将学费或通过借贷的大额现金投入网络借贷平台中。

什么是校园网贷?

校园网贷是一种网络金融产品,据了解,目前争议较多的校园网贷通常分为三种:一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,如趣分期、任分期等,部分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;二是P2P贷款平台,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,如投投贷、名校贷等;三是阿里、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。

  据调查,借贷学生主要是二本、三本院校,其次是大专(高职)院校,且月生活费在1000元至2000元的学生为最主要群体。

学生借贷的最主要用途是什么?

  首选用途是购买手机、相机等电子产品,占33.1%;其次是用于某个阶段超支的生活费,占18.0%;第三是开学阶段的学费、杂费,占16.1%;第四是交友支出,占7.10%;第五是娱乐支出,占5.8%。

学生借贷如何归还?

  调查了解,受访者首选是由自己打工归还,其次是临时借贷,有生活费后再逐步归还;第三是借新贷还旧贷;有近2成受访者表示,会等到奖学金发放后归还;还有近1成受访者则表示,家里会兜底。

校园网贷的风险

其一,缺乏必要的风险控制意识和机制。校园网络贷款平台大多自我宣传“1分钟申请,10分钟审核,快至1天放款,0抵押0担保”,申贷门槛低,手续非常简单,甚至不需要贷款者本人亲自办理。

其二,校园网贷具有高利贷性质。不法分子将目标对准高校,利用高校学生社会认知能力较差,防范心理弱的劣势,进行短期、小额的贷款活动,从表面上看这种借贷是“薄利多销”,但实际上不法分子获得的利率是银行的20-30倍,肆意赚取学生的钱。

其三,校园网贷缺乏监管主体和必要监管。校园网贷属于互联网金融,而当前我国实行的是金融分业监管,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,有些地方并没有做到位。虽然知道许多大学生并不具备支付能力,某些网络信贷机构却将其作为“摇钱树”客户群来发展,刺激学生非理性借贷和消费。

其四,校园贷款会滋生借款学生的恶习。根据此前的一些报道,校园网络贷款很少被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,更多被用于个人消费,尤其对手机、电脑等相对昂贵的电子产品的消费。由于不少大学生缺乏基本的金融知识,对贷款利息、违约金、滞纳金等收费项目的计算方式和金额并不知晓,极有可能因网贷而背上沉重的债务,甚至陷入“拆东墙补西墙”的连环债务之中。

其五,若不能及时归还贷款放贷人会采用各种手段向学生讨债。一些放贷人进行放贷时会要求提供一定价值的物品进行抵押,而且要收取学生的学生证、身份证复印件甚至裸照,对学生个人信息十分了解,因此一旦学生不能按时还贷,放贷人可能会采取恐吓、殴打、威胁学生甚至其父母的手段进行暴力讨债,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和高校的校园秩序造成重大危害。

其六,有不法分子利用“高利贷”进行其他犯罪。放贷人可能利用校园“高利贷”诈骗学生的抵押物、保证金,或利用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电话诈骗、骗领信用卡等。请大家要谨慎办理“网贷”、“小额贷”,切勿因他人劝说或被所谓的“好处费”等蒙蔽,以自己的名义办理贷款给他人使用或为他人提供担保。如需办理“网贷”、“小额贷”的务必咨询家长和银行,谨防被骗。

大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

1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,树立理性消费观念,自觉远离网络借贷行为,规避盲目消费风险。

2、高度重视个人身份信息保密,谨防身份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,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网络借贷行为。

3、为全面掌握在校学生参与网络借贷情况,凡已在网络借贷平台借款或“投资”的同学,应主动向学院报告,不得隐瞒,并须立即终止该项行为,防范风险,确保安全。

4、一定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,当有危险或者被不法分子威胁时,要学会用正当手段或者动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。

版权所有: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保卫处

地址:陕西省宝鸡市宝福路56号 电话:0917-3633911/3633842